一個安靜沉睡的小小山城,猴洞。猴硐。侯硐 都是它的名字
侯硐,是北迴線上的一個小站,距離瑞芳、九份、金瓜石很近
跟其它因礦業興起的小鎮一樣享盡繁華,也因礦業没落而式微
比起九份的熱鬧,侯硐像個與世隔絕的村落,置身於人群之外
因年輕人離鄉謀生逐漸冷清,只剩老人和貓與侯硐持續互動著
現在只有區間車、莒光、復興在侯硐停靠
走出車站,對面就是廢棄已久的瑞三礦業廠區
歷經多次礦災後,煤礦產業開始走下坡,瑞三煤礦苦撐到民國79年封坑
極盡一時熱鬧的山城,曲終人散,劃下句點,選煤場荒廢棄置,任憑風吹雨打
隨著歲月的凋零,一年比一年殘破
在陰雨綿綿的天氣中佇立,建築物零零落落的景象,更顯的悲情與滄桑
已經無法想像當年採黑金的盛況
牆上斗大的標語,依舊鮮明
山城即便不發一語,仍然在這塊土地留下足跡,成為這空間裡的一份子
四周沒有太多的腳步聲,只有倒了滿地的殘破蒼茫
選煤場遺跡的左側,就是跨越基隆何的運煤橋
昔日各坑口原煤礦拖運受基隆河阻隔,為了運煤方便而設計建造的
不過,整修後的運煤橋,兩側邊多了一排玻璃圍欄
讓它失去了原汁原味,非常的不協調,真是可惜了
站在運煤橋上,眺望基隆河與群山的風光
今天 煙雨濛濛
運煤橋的另一頭連結著猴硐坑
已經 荒蕪
侯硐有名的,大概只有貓及古早麵
好了!逛完山城了,得祭祭五臟廟了
侯硐小鎮只有兩攤麵店,就在侯硐車站的對面
小店,果然名氣大,尤其經過電視節目的加持
小小的店面,擠滿了慕名而來的遊客(當然也包括我)
為什麼叫古早麵?
當然指的就是最有傳統味道的麵嘍!
這座山城,地名由猴洞改為猴硐,再改成侯硐,礦業由熱鬧繁榮走入荒廢棄置
不過當年補充煤礦工人能量的古早味,從那個年代延續到這個年代
就算時代再怎麼進步,傳統的好味道還是會被念舊的台灣人傳承下來
古早麵的麵就是常見的黃麵,口味簡簡單單
韮菜及紅蔥頭添加了整碗麵的香氣
粿條Q而不爛,上頭鋪滿韮菜,加上拌有蒜頭及辣椒的調味料
蒜頭香餘味不盡,驚喜不多,口味走穩紮穩打路線
再來就是必點的小菜 ~ 嘴邊肉
熱水川燙後,加點香菜,吃起來鮮嫩有彈性,肉質紮實,不會鬆散
沾上簡單的蒜頭醬油膏,更有味道,超推!
含有豐富膠質的豬尾巴,超Q ~ 非常有咬勁,肉香與醬汁混在一起,越嚼越香
C 就沒辦法告訴你豬肺 的味道嘍 ~ 超害怕這道小菜
很久以前嚐過一次,很像沒有味道的海綿
喜歡豬肺的朋友,可以點來試試口味
最後點的是豬血湯,味道很清,清到我以為在喝白開水
我還是比較喜歡沙茶湯頭口味的,不禁想起了台東的卑南豬血湯
最後,來到侯硐,不要錯過美麗的猴硐國小
這迷你的山城國小,美侖美煥,現在也變成了吸引許多人潮參觀的新興景點
猴硐國小最明顯的標誌就是這座猴子造形的溜滑梯
不僅是山林中的美猴王,也是當地的精神象徵
這是圍繞著猴硐標誌的同心圓
這是一個沒有高聳圍牆,被群山環抱的校園
綠意盎然,會讓人錯覺,這裡一座舒服的渡假村
連升旗台也彩繪著鮮麗的動植物,它還有許多值得參觀的地方
不過,時間不早了,又下起大雨,得打道回府了
這裡豐富的歷史,並非三言兩語能道盡
這裡讓你隨興的走,隨興的彎,隨你享受寧靜山城的氛圍
侯硐,真是讓人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