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位於台灣東北部的一個聚落,早期也是一處重要礦區
與九份合稱為「金九地區」曾因開採金礦而與九份繁華一時,但也隨著礦產枯竭而没落
九份因「悲情城市」這部電影重現繁華,成功轉型為知名的觀光勝地
金瓜石也朝向觀光休閒方向重新發展,讓質樸的小鎮,融入了全新的風貌
九份與金瓜石處於環山面海的丘陵上
強勁的東北季風加上綿綿細雨,帶來雲霧繚繞的美感,為這個山城增添了豐富性
冬遊九份與金瓜石,正是時候
金瓜石有黃金山城的美稱,舊時繁榮的商業活動及採礦、煉礦事業已經終止
不過金瓜石所留下來的採金遺跡,也成為金瓜石最主要的觀光資源
如果時間上允許,這裡有許多景點,都值得走訪一回
台北縣政府自2002年起整建廢礦坑,設立黃金博物園區,於2004年底正式開園
介紹金瓜石礦業發展歷程為主軸,是台灣首座以生態博物館為理念的博物園區
讓人看見金礦開採時期的點滴樣貌,體驗礦工當年的工作環境
逛完黄金博物館,就移動到周邊的景點逛逛
太子賓館又稱第一賓館,是為招待日本天皇(當時為太子)駕臨金瓜石視察礦產時的行宮
解說牌上寫著太子賓館建地百坪,建築材料都是用上等的檜木
台金公司結束營運後,就沒人管理任意荒廢,1994年開始修復,1996年完工
為台灣現存首屈一指的日式木造建築
日式舊宿舍「四連棟」則保有日治時期的情境與真實感
街道依舊維持著樸實、歲月幽幽的山居情調
祈堂老街、本山五坑、日式宿舍群與三毛菊次郎宅、悲情城市拍攝場地都晃過之後
大夥決定去活動筋骨,登高望遠,目標就是黃金神社
後方是新鋪設的石頭步道,一條長長的階梯等著我們,路程大約是600公尺
老話一句,爬過南投竹山的天梯之後,這些階梯對我們來說,算是小CASE
唯一要注意的是天雨路滑,要小心腳步,滑倒應該會痛到飆淚
黃金神社又名山神社,為日治時代建立在山腰上的一座神社
日人撤離後,神社廢除並遭破壞棄置,現在只留下了數支石柱和地基,供人徘徊憑弔
▼黃金神社遺跡:石燈籠,原本有數十對,現僅存4對
▼黃金神社遺跡:中夫坑奉燈
▼黃金神社遺跡:鳥居,原本有3座,現僅存2座
▼黃金神社遺跡:旗幟台,原本有五座,現只剩這一座
神社周圍有一片櫻花林,枝頭上已經看的見桃紅色的山櫻花綻放
▼黃金神社遺跡:正殿石柱,只能用斷垣殘柱來形容
穿越過石柱,是神社的主殿的殘骸,裡頭有一個方型的石塊,上面刻著『奉納』
石頭上的鍋子不知是誰擺放在這兒的,被遊客當成許願池,在這裡拋擲錢幣
黃金神社依山而建,可鳥瞰整個金瓜石
爬了一段山路的代價,就是為了這視野景觀,一覽無遺的美麗風景
在山中的蓄水池,及剛剛走過的神社步道,隱隱約約看的到鳥居與石燈籠
從金瓜石山上向下望,還可遠眺東北著名的陰陽海
盡覽在山海間的金瓜石小鎮聚落
黃金神社正對著無耳茶壺山
解說牌上寫著在太子賓館看茶壺山,形狀像頭獅子,所以又稱獅仔岩山
從其他角度看,則像一只沒有把手的茶壺
從黃金神社到茶壺山大約有2~3000公尺,年紀大了,沒體力跟它拚了!
所以決定放棄,只要遠遠的望著它的風采就好了!
開始下起雨了,愈晚愈冷,大家決定先吃碗熱騰騰的豆花,順便躲雨
小小的空間裡有兩攤豆花:阿春豆花與山頂豆花,不過今天山頂豆花沒營業
立牌上寫著一堆文字告訴遊客豆花的由來:豆花是早期礦工的消暑聖品之一
阿春豆花與山頂豆花在館方舉辦的黃金山城豆花大賽中脫穎而出,獲准在園區開店做生意
薑汁豆花,有淡淡的薑味,不喜歡薑味的人,可以跟店家說不要加薑汁
依季節調整豆花口味,冬天賣熱豆花,夏天就是賣冰豆花啦!
豆花幾乎入口即化,不過我還是習慣加有花生的豆花
山城小鎮的魅力來自於忠實地呈現出歷史的軌跡及時代的變遷
此趟金瓜石之行,還有許多景點沒逛到,下一回再來探金瓜石風情(點我,金瓜石景點)
逛了黃金博物園區、爬完黃金神社步道,肚子餓了,要去吃好吃的白帶魚米粉湯了(點我)